新闻资讯 分类>>
又到一年春茶盛世777国际官方网站季
春日茶园绿意浓。记者近日走访重庆、河南、安徽、云南等地发现,风景秀丽的茶园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踏青目的地,人们购买创意十足的茶产品,置身新颖的品茶场景,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茶文化,这些茶园里的新茶事不断推动茶产业多元发展。
春茶采摘时,也是郊游踏青时。站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文新茶园的观景平台上,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茶园图映入眼帘:茶农们腰挎竹篓,摘取清香的嫩叶;游客们按下快门,捕捉春天的美好。
“你看茶山多美,满眼青绿,它不仅有经济价值,还有生态价值,茶旅融合发展是提升公司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文新说,去年文新茶园游客数约30万人次,期待今年突破50万人次。
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在云南省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南糯山村,不少古茶树吐露嫩芽。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哈尼族风情,当地以茶为主题打造观光游、研学游,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培育了10余家民宿和23家农家乐,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产业升级。
通过茶旅融合,“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美好画卷在更多茶产区铺开。重庆市永川区依托茶园风景,推出茶主题品牌节会,从茶旅文化节到斗茶大会,吸引消费者走进茶园。目前永川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1.15万亩,茶产业年产值约11.1亿元。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打造六安西茶谷主题公园,大力发展制茶品、观茶艺、听茶人说茶事等茶园旅游,越来越多农家乐挂起“茶体验”的招牌。
“可以期待,大别山将成为一座茶叶‘主题公园’,让茶业更好成为大别山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绿色产业和特色产业。”金寨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卢万红说。
茶,不仅是一片叶子、一口清香,还可以变身各种创新产品,打造不同消费场景。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茶业+”多业态发展,让茶产业释放出更多发展动能。
在重庆永川,新式茶饮、茶食品、茶日化用品和茶功能性产品等茶叶衍生品被不断开发出来,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永川秀芽啤酒、茶水豆花、茶系列护肤品……茶产品正走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永川秀芽啤酒将清新的茶叶香与小麦精酿啤酒丰富的麦芽果酯香融合,深受消费者喜爱,年销量可达200吨。”重庆市玉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信阳市市级茶艺非遗传承人杨静将茶产品创新融入非遗的传承与发扬。经常在茶山茶园茶室组织茶会活动的她,邀请年轻人体验茶香茶韵、学习茶艺,并一起开发茶叶的多种玩法,比如把鲜茶叶制进凉粉做成“茶冻”,将朗姆酒与毛尖茶混合研制新口味,许多年轻人慕名前来。
茶产品愈发多样,品茶场景也愈加丰富。相较传统茶馆的僻静,重庆连锁茶饮品牌苗品记选择在商圈等人流量大的醒目位置布店,便捷易得的品茶空间、丰富的茶品选择和清新潮流的新中式风格,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喝茶变成一件更接地气、更日常的活动,茶馆还会定期开设一些鉴茶课程,帮助我这样的‘小白’识茶品茶。”茶友张平中说,如今他更喜欢将朋友聚会安排在茶馆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富桥指出,茶产业多元发展应结合产区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开拓新业态新模式。例如,与特色小镇、个性定制、康养休闲、医疗健康等项目融合,引入工业旅游、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提高消费者参与度。同时,在项目设计上要以茶为核心,突出茶元素,打通体验与消费,实现以旅销茶。
走进重庆武隆区的白马茶叶基地,茶农们在千亩茶园里指尖飞舞,400名来自武隆的小学生跟随老师在田埂间穿梭,一场别开生面的茶文化研学活动正在此开展。
白马山研学基地2021年正式开启。“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学习采茶、制茶、制陶、茶艺等课程。在提升茶产品知名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播茶文化。”重庆市赤茗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学平说。
“茶产业发展需要依靠品牌提升价值,而品牌要依靠茶文化赋能,茶文化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新源泉。”陈富桥说,茶文化包括茶史茶俗、茶艺茶道、饮茶与健康等。
围绕茶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多地在创新尝试。在安徽祁门,游客们可在历口镇西塘生态高效智慧茶园里,全流程体验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参观祥源·祁红产业文化博览园,当地还将开发“茶与瓷”的全新文旅体验。在云南勐海,依托文化挖掘与节庆打造,勐海(国际)茶王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教授郭桂义指出,要保护好茶文化遗址和茶山生态系统,推动茶历史、茶美景、茶技艺的融合发展,发挥综合效益。(记者张晓洁李晓婷刘金辉朱青)
“色绿、味醇、香郁、形美”是龙井茶品质的文字概括,但是随着生产流通、检验监管等环节对标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仅仅依靠文字标准已不能满足现状。浙江省农业农村厅4月15日在杭州发布了“龙井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它是我国首个龙井茶国家标准样品,从此龙井茶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品控标准。
龙井茶是著名的浙江特产,2001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井茶原产地域范围涉及杭州、绍兴、金华和台州共4个市、18个县(市、区),分为西湖、钱塘和越州三个产区。2023年,龙井茶茶园面积110万亩,产量2.68万吨,产值达62.23亿元。
龙井茶国家标准样品研制从启动到批准,历时整整8年。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向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提出了龙井茶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申请,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研制团队严格按照GB/T15000《标准样品工作导则》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获得均匀性、稳定性良好,特性值符合GB/T18650《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的国家标准样品,于去年5月13日通过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审定。今年3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批准了该标准样品。
本次公布的龙井茶国家标准样品共有6个等级,从低端到高端,分别设立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特级,龙井茶国家标准样品均为机器炒制的龙井茶,但从外观颜分,嫩绿或糙米色为上等,黄绿色为最低端。
据介绍,这也是浙江省目前唯一一个有效的茶叶国家标准样品。它的诞生,结束了龙井茶没有国家标准样品的历史,标志着以文字标准和实物标准为基础的统一的龙井茶产品管控机制基本建立。
据了解,龙井茶国家标准样品问世后,管理部门、茶叶企业、消费者等根据具象化可对照的实物样本,可用于商业贸易、仲裁、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用途。(记者许舜达)
四月的景迈山上,古茶树又一次吐出翠绿的新芽。茶园里、山坡上,采茶人在树林中时隐时现;村寨中,家家户户都摊晾着茶叶。
茶农扎约在自家民宿的堂屋里泡上一壶今年的新茶细细品尝,转头看向远处绵延的群山,享受着难得的惬意时光。
扎约的民宿开在景迈山翁基古寨,三层屋子依山而建,是观云海、看日落的好地方。茶是连夜赶制的,制茶前,他先去饭店为游客表演。扎约和亲戚朋友成立了一个乐队,时常聚在一起唱唱跳跳,原来主要做直播,如今线下表演更多。
“最近连着三晚都有演出,都是先唱唱歌,然后带着客人跳本地民族舞,主要是让大家开心。”扎约笑着说。
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从那之后,上山游玩的客人逐渐增多,扎约的“副业”也越干越忙。
翁基古寨另一头的丁字路口、大榕树下,有一家茶屋,既卖茶饮,又卖咖啡。从上午10点多起,客人络绎不绝,围坐在吧台休息聊天。直到天色渐晚,人群才散去,到村口的观景平台拍日落。
9年前,茶屋的店主老唐因茶上山,以制茶为主业,后来顺便开了这家小店。他说:“那时候,上山的都是茶客,这几年游客才多了起来。”
和老唐有类似感慨的,还有家住9公里外的叶选劳。她在糯岗老寨的村口经营着一家茶店,路过的客人都可以来店里免费喝茶、歇脚。叶选劳习惯把进山购茶的商客叫作“老板”,把前来采访的记者、调研的专家称为“老师”。
“最早进山的都是老板,后来陆续有很多老师来。”叶选劳说,景迈山申遗成功前两天,她接待了好几拨老师。
她的父亲在屋檐下制着今年的新茶,不时有客人过来驻足观望。叶选劳说,家里的茶主要卖给回头客,都是老价钱,不会因为申遗成功涨价赚快钱。
景迈山因茶而兴,云南以茶为荣。“云茶”魅力之大,让很多外乡人由此爱上云南、投资云南、留在云南。
在临沧市沧源县勐董镇芒摆村,山路蜿蜒,道路两边碧绿的茶树一陇陇排列,沿着山峦起伏。高山茶园和高大的老树以及林间小鸟、昆虫和谐共处,每年,在这里采摘的红茶直供欧洲主流茶饮公司。
“高山云雾出好茶”,独特的气候和良好的生态为茶产业带来新机。因茶而留在云南的,不仅有大公司。
四川人刘军就是为茶定居昆明,他和妻子在城北住宅区开了一家茶店。平日,他到商业区摆摊推销。去年,刘军夫妻参加了南博会、文博会、茶博会等一系列展会。他说效果最好的是南博会,他们受一家茶厂邀请,作为经销商代表,在临沧市的高原特色农业展区争取到一个摊位。
“南博会人流量大,很多人都来这里品品茶,喝着顺口就可能会买一点。”说起茶叶行情,刘军很乐观:“市场越来越成熟,总体越来越正规。”
据有关部门统计,云南全省茶园面积795.5万亩,茶叶产量53.4万吨,居全国第一位,云南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500亿,关乎600多万茶农和千万从业者的生计。
茶,早已成为云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新晋世界文化遗产地普洱景迈山,到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6个云南茶技茶俗项目;从千年茶马古道,到新茶人直播带货的电商平台,又迎来新一年的春茶季。
春光明媚,位于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山青翠,茶叶吐绿。茶农们挎着竹篓,三三两两分散在茶园里。
近年来,湘西州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截至目前,全州以黄金茶、古丈毛尖和莓茶为代表的“三杯茶”茶叶总面积达91.7万亩,年产茶叶1.98万吨,综合产值98.2亿元。全州涉茶人员超60万人,覆盖脱贫人口20万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虢正贵介绍,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湘西大力弘扬茶文化,做优做强茶产业,不断提升茶科技。将茶叶产业纳入乡村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讲好以黄金茶、古丈毛尖和莓茶为代表的“三杯茶”故事,进一步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致富当地百姓。
莓茶因加工后茶身白霜满披得名,永顺县山高谷深、云雾缭绕,加上红砂岩土壤环境,是莓茶黄金产区。
在永顺县三角岩村莓茶种植基地,村民穿梭在田垄间,覆膜、扦插,忙着种植经济价值更大的新品种“紫莓茶”。
“莓茶采摘期长,可从4月采到10月。目前全村200亩莓茶,不仅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也为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三角岩村驻村熊晓谦说,为大力发展莓茶产业,州县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还提供了产业发展资金,村里计划利用20万元帮扶资金将莓茶进行更新换代盛世777国际官方网站,为村民带来更大效益。
为了助力富民“莓茶经济”,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开发出莓茶黑茶、莓茶花草茶、速溶茶等茶产品。“去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收购种植户莓茶1800万元,合作农户收益良好。”公司董事长王少甫说。
黄金茶是湘西州古老的地方珍稀茶树种质资源,湘西州成功研究出黄金茶快速育苗技术和覆膜栽培快速成园技术。“苗周期由13个月缩短至6个月,成园时间缩短至2年,比传统技术提早1年以上。”湘西州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史春枝说,2018年至今累计繁育黄金茶高质量营养钵苗1亿株以上,推广高标准种植快速成园技术15万亩以上,加速了湘西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进程。
吉首市隘口村是黄金茶的发源地之一。走进村内绿意葱茏的茶垄间,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拍照留念。司马茶居民宿餐饮部部长张彩霞从春茶季开始,已经连续忙碌了一个月。
“餐厅总共12桌,旺季一天翻台40多桌,毛收入一万元,根本忙不过来!”她笑着说。
通过茶旅融合发展,隘口村已成为湘西州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全村共发展黄金茶2万亩,年产值超1亿元。“我们村山多地少,曾经三餐难饱。种植茶叶后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3万元。”隘口村党支部书记向天顺说,自从有了茶产业这个“金饭碗”,过去外出的村民基本都回来了。
古丈县青竹山茶业基地负责人瞿继团认为,茶旅融合科普研学市场广阔。“古丈毛尖制作工艺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茶是我们这边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希望通过研学活动,让更多学生传承茶文化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 (记者张玉洁鞠银河林建杰)
有好的想法,但难落地实现——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柔宇科技困局的背后有内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